close

1926  

2015-05-04 07:29:09 聯合報永慶房產集團研究發展中心經理黃舒衛

在一片看跌聲浪及觀望心態下,台灣房市目前只剩剛性需求及少數老經驗置產客撐盤。整體而言,房市量能仍陷低檔,六大都會區三月僅成交1.6萬件,比去年還少21%,是1999年有統計數據以來新低紀錄,更只有20052006年高峰期的一半。

 

進一步以內政部實價查詢服務網2月新上線的備註欄資料進行比對,以台北市為例,其中至少隱含超過1成是節稅、非正常市場買賣交易,5%以上則是新屋交屋登記,所以實際買氣恐怕還要再打折扣。

 

房市從牛市轉熊市,照理說,應該先從「量價齊跌」慢慢過渡到底部的「價跌量增」,然後反彈、復甦。然而,以目前量能不斷破底,未見回春的市況來說,買方不進場,恐怕有三個心結要解。

 

一、房價跌才進場:無論是官方、研究機構、專業媒體、業者,近來都一致公布全台成交房價緩跌的趨勢,惟跌幅都只有5%上下。現在已是實價登錄、交易資訊透明的時代,不用高超的大數據技術,只要上網並鎖定單一指標社區,就能判斷行情落差。建議消費者花3分鐘直接做個案了解,切入價格分析,就知道房價到底跌了沒。

 

二、價跌不到合理價絕不進場:政府加稅、查稅等措施,讓多屋族挫著等,但整體市場萎靡、交易量長期不振,即便屋主求快快脫手也難賣,以台北市為例,成交量低,有行無市的現象已發生,買賣態勢大變,有成交價格可查的物件,跌幅超過高點行情10%者比比皆是。但另一方面,全球超低利狀態在各國印鈔效應下,很難改變,因此資產價格支撐力道仍強,不少購屋者期待房價全面跌3成再進場,機會不高,恐怕錯失最佳進場時機。

 

三、制度不確定高,自住客繼續等:除了等跌價,很多買方認為政府加稅,再加上大力推動公共住宅,未來買屋負擔大,所以還要再等。然而以目前所有已經上路或還在討論的稅制改革方向來說,持有稅、交易稅對自住,乃至於換屋族群來說,根本無影響,「等待」甚至還會加重未來進場的成本,因為如果政策轉輕稅,甚至未來會被轉嫁墊高房價,誤判形勢等於浪費了此刻絕佳的議價機會。

arrow
arrow

    frankcheng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